梦想照进现实,比亚迪第500万新能源车型下线,中国汽车真的行!

时间:2023-08-11来源:电动新能源车网作者:热度:

将时间线拉回到2007年8月的比亚迪坪山基地落成仪式上,王传福喊出了“比亚迪要在2025年做到全球第一”。

彼时的比亚迪没有王朝系列,更没有海洋网,第一款新能源车型比亚迪F3DM尚未发布。面对这个初入车圈新人的口出狂言,行业内外的态度不约而同的保持一致,“又来一个放空炮的”。

可做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距离2025年还有两年时光的2023年,王传福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8月9日,比亚迪迎来了第500万辆新能源车型——腾势N7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企业,这是独属于比亚迪的高光时刻,同样也是属于前半生历经磨难的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

很多人都说,比亚迪的成功,是吃到了新能源蓝海时期的福利,妥妥的网红经济。

但就我个人来看,比亚迪的成功是用了20年的时间在铺垫,属于它的时代,必然不会像是快餐文化,火的快败的快。

2002年,王传福创立的比亚迪在全球电池行业初露头角,三年就成为全球第四、中国第一的电池供应商。到2002年,成功赶超日本三洋,确立了全球电池行业霸主的地位。同年,比亚迪又磨刀霍霍的向手机电池行业发起了进攻,可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比亚迪要在“玩电池”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时。

2003年,比亚迪却突然宣称要造车,还是要搞新能源。这在当时的车圈,绝对称得上年度大笑话之一。毕竟时下国内市场的主流只有燃油车型,很多人对于新能源车型都是看不懂、看不上、看不起,即使是到当下,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新能源车型。这也就导致比亚迪在2004年北京车展上带来的三款新能源车型,关注度基本为零。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08年,“新能源”首次进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上,全国各大城市集中出台新能源车型的扶持政策,这让比亚迪成功搭上了快车道,在2008年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F3DM。从第一款新能源车型下线,到2021年5月比亚迪完成中国首个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其共花费了13年。

此后,比亚迪的研发速度不断提升,比亚迪宋PLUS DM-i、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等王朝系列车型相继投产,并依托自研的DM-i混动系统、刀片电池这两把开山斧,在布局尚不完善的新能源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专属地位。202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而这与第100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仅相距一年。而从2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更是只用了半年时间。如今,仅仅过去了9个月,比亚迪再次宣布,将下线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速度书写了比亚迪新能源神话。

比亚迪的成功,用20年的时间向市场证明了一道前人未能解答的难题,中国汽车到底行不行?在世纪之初,国产车的标签始终离不开“抄袭”“廉价”“劣质”等负面定位,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技术”。

在过去的20年里,比亚迪不管效益如何,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始终稳坐新能源车企的前三甲,连续11年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以2021年为例,比亚迪研发费用投入了106亿元,同期的蔚来投入45.9亿元,小鹏研发投入41.1亿元,理想研发投入32.9亿元。

在资金流的推动下,比亚迪形成了庞大的技术体系,DM-i混动系统、e平台3.0、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刀片电池等技术。让比亚迪在技术体系上形成护城河,并不断拉开与其他车企的差距。

值得点赞的是,虽是庆祝比亚迪迎来第500万辆新能源车型下线,但比亚迪的目光并没有拘束于自身上。在发布会外场上,摆放着十多款各个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长城、长安、吉利、东风等,并配上“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标签。

如今,中国汽车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被卡脖子”的吴下阿蒙。随着中国车企掌握了智能化、三电技术、底盘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中国新能源的标签早已响亮全球,并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自主力量崛起,与全球新能源车企同台竞技。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

网友跟帖

Copyright 2010-2023 http://www.trendz.com.cn 电动新能源车网 版权所有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站反馈,并提供相关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说明,本站将会立即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