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车身设计的不断优化,被动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主动安全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安全问题正得到逐步解决,甚至有汽车品牌提出了“0事故”的目标。“0事故”是基于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的自动驾驶技术,产生了海量信息的传递,汽车安全的含义正发生深刻又迅速地转变,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其中最大的忧虑便是“信息安全”。

汽车身处“人车路云”的复杂网络之中,每一个接入点、每一个暴露面,大量的数据传输都是入侵和数据泄露的风险点。通过非物理接触的方式,云端攻击汽车正逐渐成为隐患,在系统和各种设备之中都难免存在漏洞和瑕疵。即便只是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其系统都需要不断打补丁的方式填补漏洞,何况功能更强大更复杂的车机系统。当下的汽车不仅拥有网络连接功能,还可通过车载Wi-Fi热点与驾乘者分享网络,准许车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共享大量数据,实现OTA远程升级、远程控制、自动报警等各项功能。

在汽车成为重要网络终端,智能化迅速发展,人机交互迅猛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攻击点正以更高的速度增长。近年来,网络上时不时传闻有车企的用户数据被黑客破解,甚至有的信息被明码标价销售。尤其是车内摄像头令车主们日益忧虑,如何保护驾乘者的隐私不受侵犯,又能够让用户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安全和便利成为新的课题。新华社评论说:“车内安装摄像头或许客观上在保证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等方面可以带来不少便利,但无论是什么程度的便利,都绝不能以随意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

虽然车内摄像头为我们提供了车内监控、驾驶员监测辅助、车内遗留物检测等非常便利的功能,但在某些场景下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够关闭。例如露营模式下,车主一家在车内休息。当你意识到有摄像头对准你的“卧床”,并且摄像头还具备将影像传递到全球各地的能力时,相信很难睡得安稳。那么,我们如何关闭车内的摄像头,彻底屏蔽掉这一隐患呢?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2016年便教会了大家,这位IT大咖在社交网络上的一张照片,无意暴露他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被贴纸封住了摄像头和麦克风,进而引发舆论关注。当时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也坦言,自己早已封住了电脑的摄像头,以防黑客。

我们注意到,比亚迪也选择了扎克伯格的方案,配置了车内摄像头的比亚迪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从而打消车主对隐私泄露的忧虑,这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品牌。比亚迪为车内摄像头配置滑盖的成本不高,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非常值得其他车企借鉴。

顺着这条线我们往下深挖,发现这其实只是比亚迪所打造的信息安全体系当中的一小部分,最后的手段,并且是物理手段。比亚迪的信息安全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全方面保障车主的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让车主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可控。例如,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以显著的方式向车主提供了隐私声明,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在产品攻防测试维度,比亚迪通过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方式,提升自身能力及产品的安全防护,并且曾多次获得国家比赛奖项,如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获得金奖。此外,比亚迪还主动接受监管机构监督,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例如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在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的推动下,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演变向一种崭新的智能移动空间,与车主生活的关联度正在迅速增长,如果信息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隐私信息泄漏所造成的精神损失或者财产损失必须得到更多关注。希望有更多厂家能够紧跟行业领导者比亚迪的步伐,高度重视保护车主隐私,不断为汽车信息安全防护墙添砖加瓦,以领先举措护航信息安全。从细节到整体,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准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为用户避坑,毕竟安全才是一切用户体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