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怎么选?最近我的大学同学就在面对这个问题,他的诉求很简单,10万出头的价格买一辆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他比较中意北京现代全新 伊兰特和东风日产轩逸。不过该说不说,我这同学也是挺会选的,这两款车型都是合资品牌紧凑级轿车里的扛把子,究竟该怎么选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实话实说,这两款车型其实盲选都不会出错,但是在我看两款车型的受众人群是不同的。我同学是一名典型的95后,想追求颜值个性,又想要更实用的配置。所以我挑选了全新 伊兰特2023款1.5L CVT TOP旗舰版(以下简称全新 伊兰特)和轩逸2023款1.6L CVT智驾版(以下简称轩逸),售价分别为13.38万元和13.39万元。

两辆车停在一起,就可以明显发现整体风格截然不同。轩逸采用了日产V-Motion设计语言,前脸一个镀铬材质的“V”造型,是前脸呈现出倒梯形,很具有辨识度,但是前包围两侧的进气口造型就显得有点中庸了。

相比之下,全新 伊兰特同样采用ONE MODEL 全球新锐设计,号称10万级颜值“天花板”。与轩逸相比,全新 伊兰特的整体造型更加激进,中网和两侧大灯相连接,中网内部采用了类似鳞片的设计,这也是现代汽车的参数化理念。


车身侧面,可以看出轩逸在很努力的营造力量感,前后轮拱处设计了类似仿生学的元素,两段式腰线也让其看上去很有力量感。

但是在全新伊兰特旁边就显得有些含蓄保守了,全新 伊兰特的侧面我觉得有炫技的成分,凌厉的折线造型腰线,营造力量感的同时,也让车侧更加立体。搭配楔形设计的轮辋,也更符合我的审美。

车尾部分,两车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轩逸则回归保守,分离式尾灯也是常规的设计。而全新 伊兰特的车尾设计更加张扬大胆,贯穿式尾灯也是紧跟潮流。双色后保险杠,加入了扰流板元素,而且更倾斜的后车窗也营造出一股轿跑的感觉。


如果说外观两者对于年轻运动的诠释不同,那内饰部分就该暴露本性了。坐进轩逸的车内,给我的感觉就是佛系,尤其是对称式中控台的设计,主驾和副驾是平等关系,坐在日产大沙发上,对于驾驶的冲动也慢慢渐缓了。中控屏幕尺寸达到12.3英寸,这在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中不多见,界面的UI设计也是简约的标签化设计,屏幕下面将音量调节等常有按键改为触控式,个人觉得这种经常操作的按键还是实体按键更好操作一些。


再坐进全新伊兰特的车内,与轩逸截然不同,不对称式的中控台,彰显了“驾驶位”的重要性,10.25英寸智慧双联屏更是毫不掩饰对主驾的偏爱。中控触摸屏的UI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分辨率也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屏幕下面保留了一排常操作的实体按键,按键的质感也非常讨喜,偏硬朗的回馈,每按一次,都会有“咔塔”的回馈很有质感,便利性也要比轩逸更出色。


在提升幸福感上,全新 伊兰特也是展现出越级的能力,就比如你在紧凑型轿车上看见过方向盘加热吗?全新 伊兰特除了配备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加热以外,后排也贴心的配备了加热功能。此外,15W手机无线充电+两个27W Type-C接口,满足手机充电的同时,其它电子产品也可以实时充能。

动力方面,轩逸搭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99kW,峰值扭矩159N·m,全新伊兰特搭载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84.5kW,峰值扭矩143.9N·m,传动系统均匹配CVT变速器。

轩逸开起来,会给人一种慵懒的感觉,坐在舒服的日产大沙发上,很难勾起我驾驶的欲望。整个发动机的相应也是会慢半拍,想要超车的时候需要给变速箱预留差不多半秒的时间来反应一下。此外,轩逸的方向盘手感也是偏轻盈的,也许轩逸主张的是轻松驾驶。


从参数上看全新 伊兰特略逊一些,但是基于i-GMP第三代全球化技术平台打造的全新 伊兰特的i-GMP平台具有“短前悬、长轴距、低重心”的技术特点。短前悬的优势就是车头具备更灵活的响应,同时,全新 伊兰特配备了更丰富的驾驶模式(运动、经济、标准),在日常驾驶时也更有乐趣。


全新 伊兰特和轩逸在悬架上,均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悬架结构,两车在调校上差别不大,全新 伊兰特更加硬朗一些,在掉头或盘桥的时候可以提供不错的支撑性,而且伊兰特的车头更加低矮,扩大了前方上、下及水平可视角度,达到了87.7°,确保驾驶时信心以及行车安全。

总结:其实对比后可以发现,两款车型都是10万级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选择,而日产轩逸整体表现中规中矩,即便外观偏向运动,但内饰还是传承了日产一贯的舒适性;而全新 伊兰特作为十万级颜值天花板车型,更像是专为年轻人设计的,无论是外观、内饰还是动态表现,它都是以驾驶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我的同学更偏向全新 伊兰特,原因是全新 伊兰特具有更运动的颜值,同时,配备了后排座椅加热,也让他感受到暖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