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伊
之前在奇瑞科技日上,尹同跃直呼,“明年我们不会这么客气了。”
这显然是一个宣战,和我印象中,自我标榜“理工男”、“老黄牛”的奇瑞明显不同。
做得多、说得少,一向是奇瑞的品格,也是奇瑞的短板。一个埋头搞技术的人,确实很难指望他天天拿个大喇叭,在你耳边不厌其烦地呐喊遥遥领先。
但,这并不表示奇瑞没有做好他们应该做的事。
目光,投向远方
奇瑞之前是在客气么?
仔细看看今年的数据,你会发现一点都没客气。
一方面,奇瑞把产品接地气放在第一位,以价格换规模,前三季度整体卖出125.3万辆。虽然不及已经卖超过200万辆的比亚迪,但也非常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出口达到64.8万辆,占比超过一半,同比增长超过110%。
奇瑞早早就开始开发海外市场,已经连续20年是中国车企出口第一。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聪明的战略布局,免于深度参与内卷内耗的压力。
眼下,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要走出去。不论是上汽大通、名爵,还是比亚迪、长城,都已经行动起来,且有不错的增长。奇瑞在其中保持领先势头。
根据中汽协数据,前三季度出口增速前三的中国企业依次为比亚迪(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超520%)、奇瑞、和长城(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89.4%)。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范围必然不仅在国内,而是在全球参与竞争。
奇瑞提前布局,在全球范围将奇瑞的品牌力一点一点地打出来。用产品力力证,经济好用,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硬通货。
多品牌战略,多出成果
另一方面,则是以空间换时间。
五年前,奇瑞瞄准业界品牌高端化的趋势,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星途。尽管尚且不是一个爆款品牌,但是非常稳健,整个盈利状况不错且合理。

按照202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星途经销商的盈利比例超过了80%,全国存销比在1.2—1.5,低于行业标准线。
显然,星途找到了自己的经销商搭建模式和盈利模式。对比业内很多销量不错的品牌,其实给予经销商的压力非常巨大。
而与星途定位截然不同,主打越野、户外、露营的捷途,则走上了一条迅猛增长的道路。今年前三个季度,品牌销量突破19万辆,全年剑指25万辆并非不可能。

我想强调的是,奇瑞敢于在定位不同的品牌上,依据各自市场特点,进行产品、营销的定制化打造,以将销量、盈利、品牌最大化。
显然,这远远超过一个苦干实干的老黄牛,所能做出的事。
通过两个品牌的试水,加上强势的海外发力,多条线战略为技术研发赢得资金与时间。而其研究成果,在此次奇瑞科技DAY上有集中化呈现。
别人的平台期,奇瑞的机遇期
技术,是尹同跃敢于“不客气”的最大底气。
科技DAY的核心就是瑶光2025战略,安全、能耗、空间、智舱、智驾,将会以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未来奇瑞旗下的产品中。

它融合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等奇瑞技术,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已经逐渐应用在奇瑞的产品上。
然而整体打包进阶,融合进一款、多款、乃至多个系列的产品,则标志奇瑞开始产品端的升级换代。未来奇瑞智能新能源汽车,将甩开油改电的逻辑,进行重新构建与打造。
同时,灵活使用现有资源的总体思路依然会被延续。在火星架构下,打造出的HEV、PHEV、乃至增程产品,也会成为未来奇瑞产品的又一个重要支点。在接下来两年内,奇瑞将推出24款混动车型,及15款高端电动车型。

不论是混动、插电、增程,还是电池安全、空间设计、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辅助,都是业界趋势。
奇瑞是否来晚了?
目前看来,这些技术都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平台期,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突破。只要有庞大销量作为支撑,只要愿意花时间去打磨技术,就有很大的机会,重新和头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也是为什么,奇瑞将全新战略定在2025年这个并不算远的时间节点上。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投入应用。基盘本就不落人后,再增加全新的产品线,不单单拉长企业良性运转的时间线,更有机会将销量进行扩充。
与此同时,奇瑞还带来了诸如L4级无人驾驶RoboTaxi、LION AI大模型上车、车享元宇宙、超低风阻概念车等触手可及的前沿黑科技。
也就是说,当搭载奇瑞成熟技术的产品推出市场;新的技术已经如火如荼地研发起来,为再下一代产品进行准备了。

这个良性循环,是未来奇瑞能够持续“不客气”的重要所在。